辽政办发〔2004〕110号

必赢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必赢体育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纲要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必赢体育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必赢体育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纲要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必赢体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支撑。必赢体育水资源严重短缺,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4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20立方米。按照联合国认定的标准,必赢体育除鸭绿江流域外均属于严重缺水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必赢体育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目前必赢体育部分地区地下水已严重超采,形成了大面积的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2.必赢体育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按目前用水模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不含环境用水,全省缺水14.52亿立方米。必赢体育的缺水问题是全面性的,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并存。
  3.必赢体育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措施不到位,节水潜力很大。目前,必赢体育农业灌溉方式比较落后,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发达国家0.7-0.8;部分工业生产工艺落后,节水措施不力,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2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2-5倍,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71%,发达国家已达85%;城市供、用水跑冒滴漏比较普遍,有效供水率偏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损失率平均在20%;中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在较低的水平。
  4.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必赢体育缺水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减少取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使水资源达到供需平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综合措施,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2.建设节水型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优先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用水,留够生态用水,通过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来满足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用水增长需求。
  (2)优化配置,全面节水的原则。把节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科学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包括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和回用在内的全过程节水。
  (3)制度创新,自觉节水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形成以利益主导的节水机制,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4)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完善市场调节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5)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区要根据区域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相应的节水目标,要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3.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
  (1)在全省建立起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在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保障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用水安全。
  (2)近期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全省节水型社会的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大连市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鞍山、本溪、阜新、辽阳、朝阳市等5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68亿立方米以内(不含污水处理回用量);全省万元GDP取水量比现状下降25%(17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77%以上,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失率降低到13%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有效削减地下水超采水量3.2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63亿立方米,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水功能区水质基本达到规划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回用率达到40%以上。
  (3)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力争全省总用水量控制在178亿立方米以内(不含污水处理回用量),万元GDP取水量降低到160立方米以下。其中,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0以上;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用水重复率85%以上;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有效削减地下水超采水量4.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62亿立方米,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水功能区水质达到规划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回用率达到60%以上。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1)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资金支持,确定经济结构调整意见,提出合理的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保障公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用水权利,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安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构筑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的完整水价体系,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培育和发展用水权交易市场。公众参与是通过成立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
  (2)建立和完善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和回用全过程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用水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二是建立水权分配、转让和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明晰初始用水权,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水价体系。完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水者采取经济、行政等惩罚措施。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有计划适时适度地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供水价格,推进城市居民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按照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为原则,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引导鼓励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及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四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五是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节水设施、器具、设备生产质量的监管。六是建立取(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加强取(用)水计量管理,普及取(用)水计量设施;把(取)用水纳入统计系列,做好各行业的取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统计工作。
  2.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1)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治理为主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使必赢体育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冶金、石化、电力、煤炭等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缺水地区要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项目,高耗水行业应逐步向水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2)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培育耐旱的优质高效作物品种或发展雨热同期作物,稳定水稻,发展旱稻种植面积,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生物农药,逐步减少化肥和有毒农药的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3)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对城市发展规模加以限制。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应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位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城市,应控制建设耗水量大的草坪绿地,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限制桑拿、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3.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
  (1)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建立和完善取(用)水计量管理系统,在大中型灌区建设输水自动监控网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城市供水企业的取水实行远程实时监控。
  (2)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加快火电、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
  (3)建设非传统水源开发工程。大力开展废水的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系统建设,建立包括企业和城市在内的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管网系统,促进污水资源化;各地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作为缓解城市缺水的重要措施,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十一五”期间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上中水回用工程。滨海地区建设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工程,采取用海水作工业的冷却水等措施,以海水替代淡水资源。
  (4)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水域使用功能。“十五”期间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保证运行时间和处理能力达到80%以上,“十一五”期间要达到100%;全面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海水入侵区,恢复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实施国家重点治理区、东北黑土区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城市河道、运河等环境整治,改善城市水域功能。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步骤

  必赢体育节水型社会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
  1.典型示范阶段(2005年—2010年)。以大连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鞍山市、本溪市、阜新市、辽阳市、朝阳市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因地制宜地实施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在重要河流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和水市场管理制度,明晰初始水权,规范水权交易;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用水户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
  2.整体推进阶段(2011年—2018年)。全面推进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水权分配机制和水市场管理制度,水权明晰、流转顺畅;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形成合理的用水方式;建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
  3.巩固提高阶段(2019年—2020年)。全面建立完善的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用水户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政府的重要议程,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各部门、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确保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建设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完善节水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出台《必赢体育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根据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和本纲要,编制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各地区也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3.制订财政、税收、价格等激励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各项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节水设备(产品)。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扶持污水处理产业,鼓励开发和利用再生污水资源。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推进城市居民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价格政策,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级财政要将节水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4.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入。继续增加节水灌溉、灌区节水改造投入,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对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建设、水资源监测和取(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和改造给予支持。要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一批水资源节约利用重大项目。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投入节水设备(产品)生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与回用等项目。

  5.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加强节水技术研发,加快推广各种先进实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节水生产技术、废水资源化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和海水利用技术。贯彻落实节水型产品、器具技术标准,在城镇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采集、管理和发布取、供、用、排、节水及用水权交易信息。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水户提供节水技术服务。
  6.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由综合评价指标、行业用水评价指标和节水管理评价指标组成的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体系,抓紧制定节水型灌区、企业标准以及推行节水型器具强制性标准。要定期修订全省行业用水定额,制定分行业节约用水工艺和技术指导目录,引导用水户使用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要加强检查监督,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7.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水资源节约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强水资源节约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浪费水、破坏节水设施的不良行为公开曝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