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一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连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年03月06日
信息来源:
【 字体: 】? 【打印文章】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大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实施国际化、信息化、科教强市和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继续保持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74.2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9:46.5:44.5。按年末汇率测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00美元,比上年增加253美元。

  财政税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2亿元,增长22.6%。其中,市本级39亿元,增长13.9%;县(市)区级56.1亿元,增长29.5%(其中开发区、保税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合计19.8亿元,增长4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基本建设、城市维护费、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支援农村生产等专项支出52.8亿元,增长18.2%;社会保障及抚恤社救支出10亿元,增长33.5%。国税、地税收入合计达168.2亿元(不含海关代征税55.2亿元),增长27.3%。

  价格指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99.5%,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呈升势,分别为102.3%和10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与上年持平;穿、用品等类均呈降势。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98.7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指数为100.08%。

  二、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95亿元,增长9.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2.5亿元,增长12.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5.5亿元,增长8.1%。

  投资构成: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9.8亿元,比上年增长71.9%;第二产业投资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第三产业投资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0.9%。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27:71调整为3:34:63。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比例上升,化工、轻纺、石油分别增长63.6%、28.2%、117.3%。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07.8亿元,增长24.9%;国有经济投资完成97.3亿元,下降1.3%。非国有与国有投资比例由上年的63:37转变为68:32。

  新建、扩建项目投资:基本建设施工项目219个,其中完成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5个,共完成投资57亿元,投资比重占60%。在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中,地方项目的比重占92%;新建项目60.8亿元,比重占64%,比上年增长20%;改建项目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在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中,地方项目26.8亿元,比重占63%;扩建项目20.9亿元,占49%,比上年增长61.2%。

  房地产开发:完成施工面积123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竣工面积537.9万平方米,增长7.1%。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09.5亿元,增长4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为94.4亿元,增长66.5%。商品房销售面积392.4万平方米,增长3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353.7万平方米,增长47.7%。市内四区销售商品房211万平方米,占全市售房面积的53.8%。

  新增投资效能:新增固定资产166.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65.8%。投资新增年生产能力主要有:石油加工蒸馏设备能力200处理万吨、催化重整设备能力60万吨、水泥70万吨、叉车400台、彩色电视机20万部;新建高速公路81公里、改建公路113公里;增加中等学校席位440个、城市供水能力53万吨/日、城市公交车辆504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等。

  三、外经外贸旅游会展

  利用外资: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3家,在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中,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有81项。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增长11.3%。

  对外贸易:据海关统计,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1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自营出口60.3亿美元,增长10.2%。外商投资企业仍是出口的主体,全年出口44亿美元,增长1.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2.9%;国有企业出口15.3亿美元,增长43.8%;集体企业出口8067万美元,增长1.1%;私营企业出口1924万美元,增长194.3%。全市出口商品供货额509.7亿元,增长10.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832项,合同金额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1.2%;外派劳务人员2万人次,增长10.1%。新办境外投资企业项目16项,总投资5612万美元。

  旅游:完成旅游总收入110.7亿元,增长22.3%。其中:旅游创汇3亿美元,增长29.9%。接待海外游客43.3万人次,增长28.1%。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涉外宾馆(饭店)156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95家,增加16家;旅行社214家,增加44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1家,增加6家。虎滩极地馆、热带雨林馆、四维影院等一批旅游文化设施项目已竣工或交付使用。

  会展:全年举办大型展览会55个,实现交易额302亿元。总展出面积39.2万平方米,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家企业参展,其中海外企业参展家数比上年增长40%。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交额7.9亿美元,全国交电家电商品交易会成交额11.3亿元。同境外6个有实力的展览公司合作举办了轻轨及轨道交通展览会、国际钓鱼用品交易会,共有206家企业参展;境外展览展出摊位达到140个。第十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赏槐会、烟花爆竹迎春会等商贸、旅游、文化活动成效显著。

  四、农业

  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农业产值63.7亿元,林业产值1.5亿元,牧业产值41.2亿元,渔业产值96.1亿元。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7.5%。与上年相比各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农产品产量:全年调减粮田1.1万公顷,用于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完成粮食总产量121.4万吨,比上年增长14.1%;蔬菜总产量209万吨,下降6.4%;水果总产量64.7万吨,下降11.1%。完成肉类总产量27.9万吨,增长6.4%;禽蛋总产量14.4万吨,下降3.7%;奶类总产量7.3万吨,增长9.4%。

  林业:全年农村植树5082万株。完成低产林改造面积1.26万公顷。退耕还林0.49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4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2%。

  渔业:完成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12.8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125.8万吨,增长6.1%;海洋捕捞产品产量86.3万吨,与上年持平。陆地工厂化养鱼面积新增10万平方米;海上养鱼网箱新增3000个;扇贝、刺参、鲍鱼等海珍品底播面积新增1.7万公顷;新增远洋渔船62艘。

  科技推广应用:全年引进新品种740个,推广重大农业新技术70多项。共投资4亿多元,建成农业精品工程80项,在黄海大道和东西大通道两侧,形成新的粮、菜、果、林、牧、渔产业化生产基地。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9.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完成机耕面积18.4万公顷、机播面积10.1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2.7万吨,增长2.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94万吨,增长18.1%。

  农田水利建设:英那河水库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完成工程总量的41.3%。新建方塘213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万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万公顷,除险加固水库15座。拦蓄地表水能力明显增强。

  五、工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3.9%。

  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90.8亿元,增长18.4%。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重工业完成产值840.8亿元,增长9%。

  产销衔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7.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重工业97%,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为97.9%,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7.1%,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为96.4%,股份制企业产销率为9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为96.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为95.6%。

  产品产量:冶金产品中的合金钢产量增长12%;成品钢材产量增长8%,其中优质钢材增长17.3%。化工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增长3倍,盐酸增长48.2%,子午线轮胎外胎增长17.6%,合成洗涤剂增长13.8%。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铁路货车、制冷空调设备成倍增长;电工仪器仪表增长79.6%;打印机增长59.3%;金属切削机床增长42.9%;冶炼设备增长40.9%;冷藏加工设备增长25.5%;起重设备增长24.8%;内燃机增长23.1%。市场适销耐用消费品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纺产品较快增长。激光盘片、激光视盘机分别增长2.3倍和1.3倍;彩色电视机增长18%;西服及西服套装增长28.2%;碳酸饮料增长46.6%;啤酒增长11.5%;食用植物油增长13.8%。

  产品开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6%。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完成14项国家级重点技术创新、重大装备国产化和我市引进消化吸收等重点项目;完成新产品开发1460项,在第4届必赢体育优秀新产品奖评选中,本市获一、二、三等奖的工业新产品共有52项。节能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全年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1.5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2.3%。

  企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7.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61.5%;实现利税49.3亿元,增长6.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六、建筑业

  全社会建筑业预计完成增加值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单位工程施工个数7977个,其中招投标承包工程4042个,占50.7%;单位工程竣工个数5815个,其中:优良工程2090个,占35.9%;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3369元/人,增长21.6%。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显效。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仓储业

  交通运输业: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77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4%。其中,铁路128.8亿吨公里,增长1.2%;公路34.8亿吨公里,增长0.9%;水运601.2亿吨公里,增长6.7%;航空0.4亿吨公里,增长42.6%;管道6.1亿吨公里,下降6.1%。完成旅客周转量87.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其中,铁路36.8亿人公里,增长12.9%;公路27.4亿人公里,增长2.6%;水运8亿人公里,下降22.5%;航空15.5亿人公里,增长45.1%。

  大连地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5亿吨,比上年增长8.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1.7万标箱,增长20.4%。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7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0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完成货邮吞吐量8万吨,增长4.9%;新增4条国内航线、1条国际航线。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9亿元(2000年不变价格),比上年增长29.1%。完成特快专递130.7万件,增长20.7%;邮送包件78.2万件,增长11.1%;邮政储蓄年末余额4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8%。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5.9万门,比上年末增长17.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53.4万户,增加28.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24.5万户,增加21.9万户,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固定电话66.8部,比上年增加11.1部。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3.8万户,增长46.6%;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45.6万户,增长1.8倍;数据通信总用户46万户,增长1.8倍。

  仓储业:截至年末,大连口岸仓储业拥有各类经营性仓库261个,占地面积1074.5万平方米,储存能力801.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3%。其中,国家主要的粮食储备基地——南关岭国家粮食储备库和我国粮食进出口、国内粮食中转的重要枢纽港——北良港现代化储粮设施的储存能力合计达200万吨。

  八、国内贸易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比上年下降4.8%;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9.1亿元,增长7.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3.3亿元(不含会展与市场批发交易额),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73.9亿元,增长15.6%。

  城乡居民住、行、通讯以及精神文化等商品消费需求增加。全年实现个人住房销售额91.3亿元,增长61.1%;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4亿元;通讯器材类增长1.8倍;金银珠宝类增长19%;化妆品类增长3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99%;书报杂志类增长24%。黄金周假日经济效益明显,春节、“五一”和“十一”月均零售额比全年月均零售额高8亿元。

  商品交易市场: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748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不含大连商品交易所)462.3亿元。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3个,成交额253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54.8%,其中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个。大商配送中心、双兴菜果物流中心、保税货物物流分拨中心和进口汽车集散中心(保税区国际车城)等4大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已初具规模。

  商业设施建设:天津街改造一期工程6个项目已完成动迁并开工建设。西安路商业街改造全面启动,其中长兴市场改造土建工程完工,地下一层已开业。装修改造市区主要路街的店铺门面166处。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荣德国际商城、百年商城、大世界家居广场等重点商业建设项目竣工开业。建成百辰、沃尔玛华南店等5个大型超市和100个便民连锁店。

  九、金融保险证券期货

  金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年末余额1812.6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63.9亿元,比年初增长14.1%;本外币储蓄年末余额1009.2亿元,其中人民币储蓄余额83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1473.9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07.2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1.9%,现金支出增长11.7%,货币净投放30.8亿元。

  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1亿元,增长7.7%;人身险保费收入25.1亿元,增长82%。全年赔付额6.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人身险赔付额1.4亿元,增长35.2%。

  证券市场:年内大连辖区证券市场新发行股票1支。截至年末,全辖区上市公司达到20家,共募集社会资金73.6亿元;上市股票21支,年末市值达536亿元。大连辖区实现证券交易额(股票、基金)794.53亿元。年内配股5家、募集资金14.93亿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了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

  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年内累计成交期货合约9460万手,比上年增长1.7倍,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79%;成交金额19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占全国期货总成交额的66%;上缴税金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倍。按可比口径计算,2001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交易量是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大豆期货交易量的5倍,占世界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所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同期大豆期货交易量的27.3%,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大豆期货市场。

  十、科技

  科技成果: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66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29个,有111项科技成果通过了技术鉴定。

  技术市场和专利: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195项,成交金额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231件,比上年增长4.7%,授权专利684件。

  高新技术:本市成为必赢体育惟一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1999—2000年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5.6%;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务院侨办联合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成效显著。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子创办企业由上年的66家猛增至180家。高科技创业孵育体系在孵企业达到396家。“双D港”已形成可出让土地2平方公里,注册内外资项目40个,开工项目10个。

  软件业:本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惟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本市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化培训基地”。实现软件产业产值15亿元,增长39.6%,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大连软件园被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入园企业已达100多家,实现产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50%。我国目前最大的民办软件学院——大连东方信息学院在软件园落成,当年招生1500名。大连铁道学院软件学院正式成立。

  十一、教育

  城市、县镇普及了3周岁以上幼儿教育,农村有80.6%的儿童接受了幼儿园教育或季节性短期幼儿教育。全市基本实现了小学6周岁儿童入学的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一年级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9%。普通高中74所,在校生达到73547人,比上年增长8.3%,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9507人,比上年增长26.7%;全市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5.1%。

  中等普通中专19所,在校生22441人;成人中专35所,在校生10978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56所,在校生30904人;技工学校65所,在校生11283人;有1764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明显扩大。

  全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6%;在连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8所,新增3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7553人,比上年增长22.6%,其中我市地方大学在校生为15322人,增幅为15%;高校博士生、研究生在校生达到8289人,比上年增长33%。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6所,在校生12585人,比上年增长20.9%;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14所,在校生42220人,增幅为26%;有18.8万人次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6900余人当年获得了自考毕业证书。非学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812所,在学人数43万人;企事业单位岗位培训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104万人次。

  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校舍15.6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校舍10万平方米;市内四区中小学校舍建设完工4.8万平方米。全市已有9个乡镇、122所中小学达到了市级办学设施标准。大连大学完成4.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任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夏家河子校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制定了通过新建、置换、合并、搬迁等联动措施解决10所城区学校马路操场问题的方案。

  十二、文化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演出场所10个(其中剧场7个、影剧院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158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4个,电影放映单位615个。

  创作演出成果:市直专业艺术团体共创作、改编和排演剧(节)目11部,完成国内外演出1000余场。市直专业艺术团体共获国家级奖7项,省级一等奖(金奖)13项、二等奖(银奖)7项。市直专业艺术团体共派出团组10余批,赴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演出600余场。接待国外和港台地区来连演出团组20余批。第十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晚会、新年交响音乐会、新春京剧晚会等系列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在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比赛中,本市4个节目参赛,获“两金”、“两银”奖,为历史最好成绩;在第二届全国少儿“蒲公英奖”比赛中,本市选送的节目获17个奖项,其中金奖4个;在省艺术节群文戏剧曲艺专场演出中,本市3个节目获金奖,2个节目获银奖。全市10个区市县已全部进入国家或省文化先进县(市、区)行列。

  图书销售馆藏: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396万册,有持证读者14.8万人,接待读者274万人次。市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年内为农村和基层送书8万余册。全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大连图书博览会,参展书目12万种,参展人数50万人次,销售图书80万册。

  文化市场管理:年内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场所4500家次,停业整顿162家,取缔无证经营45家,收缴盗版音像制品近40万盘。年内,对全市电子游戏场所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集中治理,进行两次集中销毁,共销毁违禁电游机1075台。

  十三、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575个,其中医院(含乡镇卫生院)240个。全市诊所、卫生保健所1166个;医院床位25414张,卫生技术人员3.18万人,其中医生1.37万人,护士、护师1.15万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58张、医生2.48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0.87/10万和10.91‰。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09岁(市内四区和旅顺口区)。

  预防保健: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31个,卫生技术人员1506名。市内四区共有49个街道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139.5万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巩固,在49个乡镇、347个行政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工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54%,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8.81%。

  医学科研:全市共申报医学科研项目217项,经专家评审后,有115项列入科研计划,组织科研成果鉴定项目22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26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申报新技术项目351项,经专家评审,有198项准入使用临床,其中有15项新技术达到填补国内或省内空白水平。

  十四、体育

  本市165名运动员代表必赢体育参加第九届全运会12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奖牌33枚,其中金牌14枚,占必赢体育代表团的34%;年内本市共组织20个项目、36支男女运动队参加了必赢体育20个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81枚,银牌57枚、铜牌36枚;大连实德足球队夺得甲A联赛和足协杯两项冠军,作为辽宁队主力夺得第九届全运会冠军,为“足球城”赢得了新的荣誉。

  全年共承办、举办体育赛事207项次,比上年增长29%,参赛人数达53200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际比赛2项(亚洲俱乐部杯足球赛、瓦尔德内尔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国家级比赛6项,省级比赛2项、市级比赛154次。

  本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游泳之乡”。在大中小学开展体育锻炼达标的实施与测试中,全市达标率为98.45%,优秀率25.34%,良好率52.4%。年内新增体育设施总面积17.8万平方米,庄河市2163平方米的市民健身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十五、技术质量监督

  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全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50项,累计采标2304项。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2万余户,办理IC卡副本3万余张,发展条码系统成员193户。全年计量器具受检36万台(件),受检率为98%,其中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9万台(件)。

  年内对18类产品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涉及273个企业,抽查455个批次。对2130家企业,3260个批次的产品开展定期检验,合格率为88.5%。全市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211件,其中大要案4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2050万元,端掉制假窝点97个,罚没款1200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74.5万元。

  十六、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从英那河水库到洼子店枢纽站全长114.5公里、直径1.82米的输水管线和3座大型泵站,实现了英那河、转角楼和朱隈子等三库供水联调,引英入连应急输水一期工程于5月28日提前竣工通水,向城市供水35万吨/日;市内至金石滩快轨交通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总投资1.78亿元、全长223.3公里的北三市东西大通道提前竣工通车;大窑湾一期后六个泊位、现代博物馆等一批项目已竣工或交付使用;大连火车站改造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烟大火车轮渡项目开始启动。完成大工路东段改造、西南桥和五一桥拓宽,新生路和友谊街立交桥建成通车。完成市区409条、21.8万平方米的主干道和三、四级道路维修,道路设施综合完好率达到90%。

  公用事业:完成东海煤气储配站建设和利用日元贷款进行的城市供水系统改造工程,更新改造地下供水和煤气管道各15.3公里,发展管道煤气用户2.5万户。新开城市公交线路8条,延长、延时公交线路11条,新增站点52个,公交车辆更新351台,发放IC卡34万张;出租车辆换型612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20.1标准台。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园林绿化:市内新建或改造游园、广场绿地32个,新增公共绿地165万平方米,栽植大树13.4万株,栽植花卉1000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

  十七、环境保护

  本市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环境“全球500佳”,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国家建设部授予本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其中空气污染指数一级天数达89天,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0位。近岸海域中南部沿海以及大窑湾、小窑湾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全年达标率为100%。市区交通噪声均值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马栏河、付家庄、旅顺口区及长海县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市中心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

  工业污染防治:年内共审批建设项目4924项,总投资229亿元,环保投资7.7亿元(占投资的3.36%),验收项目3555项,否定项目179项,环评执行率100%。对全市1088家“双达标”企业进行了检查。累计整治1593个污染物排放口,安装流量计27台,污染处理装置运行监视仪88台。1.7万家排污单位完成了申报登记并进入核查阶段。

  烟尘监管:在对全市燃煤锅炉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实行锅炉并网,已完成并网区域11个,对155台锅炉实行并网改造,实现并网面积243万平方米;撤销燃煤锅炉263台、锅炉房94座,拆除烟囱70根;共减少燃煤3.09万吨,削减烟尘370.8吨,二氧化硫346.1吨,氮氧化物289.3吨。

  执法监督: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违规采掘选矿的47家企业进行了查处;清理近海养殖筏7810个;对143个生产单位的574个品牌的无磷洗涤用品进行了排污申报注册,查处违法单位361家;对12家水泥企业的13座窑进行了查封,取缔了15家电镀厂,搬迁了3家。

  十八、社会治安

  年内,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13925起,抓获刑事作案成员14441人,打掉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2个,流氓恶势力团体15个,棍霸类团伙20个,查破经济案件494起,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经济损失4.43亿元。全市建成社区警务工作室596个,配备社区民警1190人。组建了近4000人的社区治安巡防队,新增保安人员3054人,总数达到18952人。安装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3003樘,其中新建住宅安装率达到100%。在重点要害部位新安装联网报警系统和紧急报警装置11547个,覆盖率达80%。全市共创建安全文明社区330个,安全文明村794个。

  十九、人口就业

  人口: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5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74.4万人,比重为49.5%;非农业人口为280.2万人,比重为5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9‰。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为99.86%。累计已有30313对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育龄夫妇主动献出了二胎生育指标。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

  从业人员:全市年末从业人员270.1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下降0.3%,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5.5万人,增加0.6万人,增长0.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9.3万人,减少1.6万人,下降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5.3万人,增加0.1万人,增长0.1%。

  全市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89.8万人,比上年减少3.2万人,下降3.4%,其中在岗职工85.5万人,下降3.6%。离岗职工10.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

  城镇再就业: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8.9万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3.8万人、失业人员5.1万人。市政府投入4000万元,开发1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安排大龄失业人员上岗就业。劳动力市场成为促进就业的主渠道,6.9万人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二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3493元,比上年增加1592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18元,比上年增长8.1%;年人均消费性支出6512元,增长7.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甘井子区、长海县、旅顺口区和金州区名列全省各区市县的前4位;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00元,增长3.4%。

  房改资金:据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统计,截至年末,全市累计归集房改资金147.6亿元,其中市本级101.8亿元;全市住房公积金缴交率达到95%;共向36607户职工发放了住房政策性抵押贷款23.3亿元,其中市本级27248户、19.65亿元。

  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市财政安排2.4亿元资金支持社会保障事业。从8月1日开始,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月人均增加近40元;投入1200万元,对大龄下岗自谋职业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给予补贴;投入900万元,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五种慢性病患者和70岁以上住院老人给予医疗补助;投入1850万元,为城区困难职工和供热单位提供采暖补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万人,覆盖面达到98%,36.6万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市内四区20.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市本级覆盖面达到8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6万人,覆盖面为98%。

  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四位一体”最低生活保障模式,年内共投入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000万元,保障人数98498人。市财政承担70%资金,扩大了北三市最低生活保障面,保障标准由月130元/人提高到150元/人。全市筹集下拨扶贫帮困款物价值1.34亿元,50多万人次得到了救助。制定优惠政策,对英那河水库扩建淹没区的2654户、9072名居民全部实行开发性移民。

  社会福利事业:年内新批准社会办福利机构3家,投入建设资金3500万元,设置床位400张,全市福利机构平均床位利用率达68%。集中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6所,总投资4500万元,农村五保老人年人均生活水平达到1900元;各敬老院除五保老人外接收社会人员625人。投入资金1780万元,在20个街道、40个社区、85个活动场所设立了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活动室。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为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5.本公报全文发布于2002年3月6日《大连日报》B2版。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必赢体育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必赢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必赢体育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