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7-12-15
十九大报告诠释全球治理之中国方案
——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与作用
陈凤英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开始由量增到质变,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将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包括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力所能及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繁荣和美好未来。

  作为全球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十九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纳入其中,希望以自身成功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和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大势所趋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明确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毫无疑问,自华尔街金融风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已经发生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秩序正处于大调整与大变革的新阶段。

  事实上,国际经济格局加速变迁源自本世纪的前十年。一方面,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性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大衰退”,而后复苏普遍乏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到2016年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33%降到2016年的24.7%,主要发达国家/地区(美、欧、英、日)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由70%降至49.8%。关键是在全球化大环境下,经济因素日益渗透于国际事务,经济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治理上升到全球治理的核心位置。然而,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全球治理体系已难以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力量格局变迁,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的诉求上升,国际社会呼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不绝于耳。

  早在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应该说,金融危机给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变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间,中国开始更加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提出主张、倡议和行动方案,开始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合作者,转变为主动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由此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贡献之大有目共睹。

  实际上,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腾飞,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大国崛起的奇迹。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的排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十一位,到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位;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位;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位。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改写了持续百年美国第一的历史;2014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2006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11年居世界第一。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显著提升,而国内市场容量巨大,资金实力雄厚,在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中,既可凭借广阔的国内市场吸收国际市场商品,也可为全球提供重要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满足其外部市场与资金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据IMF统计和预计,金融危机以来(2008—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或26.3%(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即PPP),超过美国的22.5%和10.1%,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17—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虽将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将分别达到28%(按美元汇率计算)和27%(按购买力计算),超过美国的16%和12%。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撰文指出,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据IMF统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18.229万亿美元,美国则为17.427万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时,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个新的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这是新经济现实的结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些经济现实。的确,构建一个稳定的、运行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中美两国都有巨大好处,也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后危机时期,是中国提升制度性话语权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积极参与和谋划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能力,以中国智慧拿出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有利于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话语权的方向发展,由此构建起更加合理、公正、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

  在11月11日结束的APEC岘港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我们要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所指出的,当前的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鉴于此,在文化领域,各国需要同心协力,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政治领域,各国需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在国际关系方面,各国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经济领域,国际社会需要同舟共济,建构开放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在深刻转变的世界,察者为智,驭者为赢。

  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变革贡献巨大

  十九大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理论上,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际社会必须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必须一律平等,积极支持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同时,在周边关系中,中国一直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在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的合作理念,在国际事务中,需要摒弃结盟对抗的旧思维,超越零和博弈的老套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上述国际关系理念充分反映出新时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是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更是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将对国际关系产生划时代影响。

  政策上,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事实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主要渠道,更是中国经济由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推手。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能够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能够从边缘日益走到世界舞台中央,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过去近40年中国持之以恒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所强调的,坚持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综合分析,中国近40年的对外开放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2000年,为对外开放的1.0初级版;2001年至今,以中国入世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2.0升级版;十九大后,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起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外开放也迎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3.0全面升级版。

  实践中,中国开始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明显提高,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诸多公共产品,为维护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标志主要有:一是将对外开放置于基本国策。试想,世界上有哪个政党将对外开放政策列入自己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将其置于基本国策之高度。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外开放议题上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对外开放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外开放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二是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今天,有哪个发展中国家对外承诺,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这样透明的开放政策。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基于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三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努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自2015年以来已经先后建立了上海、天津、广州等11个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自贸区,主要立足于服务业等对外开放。尤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上海已率先提出建立自贸港的构想,重点放到先行先试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包括资本项目的开放。加之,之前提出的建立粤港澳湾区经济等,中国对外开放确实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中国将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四是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在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是真正落实给予中外资企业平等对待的国民待遇。当然,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特殊领域,还是应该实施内外资有别的政策。也就是说,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负面清单会不同,但所有清单外的领域内外资企业都能一视同仁地进入。

  国际上,十九大报告给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11月结束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会领导人和企业家们高度称赞中共十九大。这从APEC领导人《宣言》把中国发展多个理念纳入其中可见一斑。如《宣言》承诺,共同致力于构建和平、稳定、活力、联动和繁荣的亚太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全面系统推进并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尤其是《宣言》将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倡的“五通”理念纳入其中,重申“致力于在2025年前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的目标,欢迎各成员努力开展合作,促进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事实上,在2017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已经通过决议,将中国的共商、共建、共享倡议纳入全球经济治理理念,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联合国作用”,同时重申,“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前,联合国已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各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中国理念正越来越多地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显示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变成全球治理新理念。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开始由量增到质变,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将由硬实力向软实力转变,包括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力所能及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繁荣和美好未来。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必赢体育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必赢体育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必赢体育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